走进学生的心灵
彭林涛
任教于千秋这半年来,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个问题。古人说得好“唯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期待着这样的境界,所以开始了我的摸索。
一、抓准契机,果断行动
刚接手二年级这个班时,由于不了解学生,而且是半路接手,所以工作之始可以说是举步为维艰。尽管带得很难,我还是付出了我所有的耐心.终于感动了部分学生。家长会前,一学生趁下课的间隙对我说:"老师,家长会时,您当我姐姐,帮我代开家长会,行吗?"听了这句话,我真是喜不自禁,心想:"不是已经接纳我了吗?平时的努力并没有白费"顿时,象得了表扬的学生似的,我有了信心。抓住这一契机,我大胆地投入了教学,与学生交流变得轻松了,教学也更放得开了。虽说早就知道“你喜欢学生,学生就会喜欢你”这一真理,但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欣慰时,还是让人忍不住微笑。而且,我还有这样一种感觉:付出的是一颗心,而收获的却是四十八颗心,蛮幸福的。
二、宽以待“生”,严于律己
从这半年的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一点: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宽容的对待。学生之所以为学生,本身他就是不成熟的,所以犯错误是在所难免。以前,我总认为学生犯错误是十恶不赦的。基于这种思想,对待犯过几次错误,经过教育仍没有改进的学生便会不闻不问。然而越是犯错的学生越敏感,他能更快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冷淡与不屑。谁会容忍别人的不屑一顾呢?很快,学生就会变本加厉地犯错误来“报答”老师。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不仅没有教学效果,而且还坏了自己的心情。
有了这种宽容的心态后,情况简直是大不相同了。现在班上仍然有人犯错,但通过我心平气和的反复说服之后,不仅没有变本加厉,而且改正了错误。有什么话也会对我讲了。因为他(她)感受到了老师的尊重,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学生们也并非是蛮不讲理的嘛!”我时常对自己这样说。
“严于律己”是现代教育对老师的高要求,我自认为还没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各方面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备课细一点,再细一点,对学生好一点,再好一点。我总认为学生没有进步是我的责任,因为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当我这样说时,却得到意外的回答:“老师,不是您的问题,是我们自己太贪玩。”这对我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鞭策呢?
三、与学生交心,心灵共振
由始至终,我从不以老师自居,只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有了这样平和的心态,走近学生的心灵就更容易了。所讲的话也都是出自诚恳。我曾给全班四十八名同学每人写了一封信,肯定优点,提出希望。当同学们拿到信封的时候,脸上的惊喜简直难以描述,甚至还有点羞涩,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一样。当场有个大方的同学就说了:“这是我读书以来收到的第一封信!”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也有同学说:“老师,我感动的快要哭了!”我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心情呢?!
尽管有这么多的开心,但也有缺憾。那就是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也许是学生与我走得太近了,在有些同学心里,我已没了威严,就导致了有时候的纪律涣散。
如何把握“严”与“爱”的度,我将继续摸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