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千秋学校
现在是:2024  网站首页·加入收藏·设为首页·繁體中文 
 
教学教研
通知公告 更多>>
仙桃市千秋学校开展2023…
千秋学校举行第四周升旗…
畅谈经验   分享快乐——…
仙桃市千秋学校、电子商…
千秋学校举行2023年关于…
卯足干劲 扬帆起航——仙…
培训促成长 携手共前进—…
传承经典 陶冶情操 ——…
稳中求进提品质 精益求精…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教学教研2013届高三学生考前历史复习策略 [论文交流]
2013届高三学生考前历史复习策略
时间:2015/1/23 来源: 作者:仙桃教科研网站 浏览:3076

2013届高三学生考前历史复习策略

一、明确复习范围:重点主干知识

古代中国政治政治制度

古代工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中的儒家思想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近代化的历程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建国初至50年代经济建设

新中国外交

 

雅典民主政治

西方人文精神

英法美代议制民主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

二战前后资本主义经济。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突出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

1.中国古代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开始;

隋唐封建社会进入巅峰;

宋朝是封建文明史向边疆扩展的过程;

明清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文明社会转型的前夜。

从经济(尤其是工商业的发展)、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把握这几个阶段的特征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特别要注重推动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及其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2.中国近现代史: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正式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国学习“器物——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1949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文明迈进:三大改造、一五计划

1978年至今,其特点是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转变;外交上的不结盟运动等。

3.世界史:

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思潮,成为西方国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

从新航路开辟到欧美代议制政体建立。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大工业形成,世界由此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人类社会向电气化时代转型。

罗斯福新政建立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两极格局解体后,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世界历史进入高度文明的经济全球化时代。

考前复习时,采取限定知识段,回忆教材内容(不要急于看教材,记不起来了,再看教材),形成对历史阶段历史特征的明确认识。

比如:

1)建国后——1952年底:

1950年制订《婚姻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西藏和平解放,统一祖国大陆,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1952土地改革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阶段特征:废除封建陋习,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21953年—1856

1953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开始,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矛盾的基本准则;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中国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1955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

“双百方针”提出,科技文艺出现繁荣景象;

1957一五计划完成,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民主法治初见成效;工业化建设迅速起步;中国步入国际政治舞台;科技文艺繁荣。

 

319561958

1956《论十大关系》发表,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195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经济建设出现曲折,导致三年经济困难。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上述大事记,有一个规律特点,即,遵循了“史论结合”的原则。根据大事记,可以这样设问:

1)分析“一五”计划颁布和三大改造开始的背景、说明建国初我国工业化战略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国际因素、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五”计划结果的认识;

2)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350年代的左倾思想给中国政治经济建设带来了什么影响、从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

 

二、选择题解体技巧:

1.分析命题者的立意: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归纳出中心思想,然后看设问并解释关键词。如:2012年高考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 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本题看起来是、好像是谈监察制,实际上是用监察制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用政治手段解决经济问题(中心思想)。在看关键词,“表明”即表示、说明:“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是为达到什么目的。(直接从材料中看出)C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本题要求以时代背景为前提分析材料的立意。“自由相恋”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市民阶层,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是人们对它的向往憧憬,是人们对“自由”“正义”的诉求,即一种“价值取向”。立意:经济发展打破传统的价值观。关键词:反映,一种社会现象折射的信息,看起来是材料以外,实际上是材料隐含。D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本题中心思想是:百分之六七十的百姓离开农业经营工商业。这是明后期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可知”,由材料可以知道材料以外的内容。从材料看出:(明后期)百姓十分之六七不务农而经营手工业、商业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即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这也符合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变化的原理。B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本题中心思想是:“四民”(士农工商)各自尽心于本业,会达到正心诚意的“良知”道德境界。关键词:“在此,王阳明”,意即王阳明想说明什么。结合教材可知,王阳明特别强调“致良知”,即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D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本题中心思想是:中国古代,伴随着每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更为完善。关键词:“可以确认的是”,实际上是判断,根据材料的意思作出判断。C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本题中心思想是:原告把“葡萄树”说成“葡萄”,不符合《十二铜表法》(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的规定而输掉官司。关键词:说明,意即材料的中心意思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根据题意,说明当时罗马法律的形式主义特点。B

 

上述例举看出,高考选择题的关键词无外乎:

表明:表示、说明;

反映出(反映):一种社会现象折射的信息,看起来是材料以外,实际上是材料隐含。

表示判断:

据此可知:由材料可以知道材料以外的内容;

在此,XX:想说明什么;

可以确认的是:根据材料的中心意思作出判断;

说明:材料中心意思让我们明白什么。

 

2.排除明显错的选项,分析其它选项之间的关系: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AC两项明显错误,罗马法律保护的是私有财产;材料叙述的不是审判程序。D项包含在B项中。即:选大不选小、选宽不选窄。

 

3.猜测选题。有的难题大部分都不会做,每个人都有猜测得分的可能性,先用排除法排除明显的干扰项,一般会有两个,我们只要看其余两个选项哪个和题目的表述比较契合,有非常高的概率选对而得分。如: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本题AD很容易排除。材料叙述的是,伴随着每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更为完善,很容易得出C

三、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第40题(25分)

1.答案来源于材料与所学知识:

此类题目设问为“根据材料……概括(指出)……”;

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或:简述……”。

按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文字信息并标记下来,这一步叫“找”,然后将找出来的文字信息按题目要求筛选,分层次地、有条理地分点作答,这一步叫“答”。

用新材料考查课本知识。首先需要做准确的知识定位,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时间及线索,然后定位于课本的某一章或几章、某一节的某一子目。然后根据记忆来答题。

2.答案不直接来源于教材和材料,但影子源于材料。

要求根据所学的知识理解材料以外的某些相关的变化、特点或影响。

 

下面以2012年高考第40题为例说明。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首先找出材料信息的关键词句:

1868

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

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

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再联系教材知识,可以得出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①首先,知识定位:读出材料叙述工业革命的三个阶段:

1868年属于工业革命完成时期;

1903年—20世纪30年代初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952年后属于科技革命时期。

然后,再联系教材内容,答出科技成果。

从交通信号灯的服务对象“汽车和行人”,以及材料“1926,自动化的控制器,控制交通信号灯”可知第一项成果:内燃机的发明与运用,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②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电灯和电力)可知第二项成果: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

③根据材料

“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

“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可知第三项成果: 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与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主要限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时限内。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及材料以外的相关变化。

材料:

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解决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城市管理水平)

1914年,美国出现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城市化进程,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文明程度提高)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规则意识、法治观念、行为方式)

答案:应进行多角度分析归纳:(城市环境、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角度)

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

 

★阅读材料找准信息,联系教材定位知识。

 

(二)评析题:

知识定位: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第41SOLO评析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把五个时间段分为三个阶段:

1842年—1894年是学西方科学技术阶段;1898年—1911年是学西方制度阶段; 

1915年—1919年是学西方思想文化。

然后根据材料提示和所学知识,完整地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注意:

1.多角度评述。

1)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2)事件发展历程:背景(原因、条件)、过程(内容)、影响。

2.时间顺序:按教材或材料的时序。

 

(三)选考题:

1.分析答题方式和大体内容:2012年选考题设问分析:

45.(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制的目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46.(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4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48.(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

2.看清选考题关键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的、认识、措施、区别、不同、异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分析、说明】原因、历史作用、实质变化、主要原因、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评述、评价】不同态度、政策。

2012年第45题: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

根据材料所述形势:社会矛盾加剧、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然后归纳答案(来源于材料和所学知识):

缓解社会危机(直接目的)、

树立“新”朝形象(主要目的)、

巩固政权(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来源于材料。从王莽改革的整体角度及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可知其复古而不切实际;较短时间内货币种类变化很大,可知其币种紊乱;三种新货币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比小则五十、大则五千,这实际上是对百姓的严重掠夺。答案:

复古而不切实际;

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

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

(来源于材料而没有照抄材料)。

 

三、看经典试卷,专看答得不好的题。

(一)选择题:

做错的原因:

是否材料没读懂;

是否没有理解关键词;是否没有理解选项之间的关系;

是否没有理解材料与选项之间的联系。

(二)非选择题:

1.答案是来源于材料还是教材;

2.答案来源于材料的哪些信息;

3.答案来源于教材的哪个点;

4.你自己做的答案:为什么不完整;为什么答错,是想不到,还是是语言叙述出了差错,还是记错了知识;为什么一个要点分几个要点叙述;

5.是否做到了:

要点化、条理化,绝不长篇大论;

多角度、多维度;

书写规范美观,杜绝错别字。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信息更新中...
友情链接: 湖北工程学院就业信息网 新梦科技 仙桃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仙桃市千秋学校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 技术支持:新梦科技
地址:湖北省仙桃市杜台大桥附近 邮编:433000
电话:0728-3258372  E-mail:qianqiu1997@163.com
  鄂公网安备 42900402000256号    备案号:鄂ICP备18002725号-2
仙桃市千秋学校微信公众号